本网讯 6月4至6日,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临沂大学举行。经过激烈角逐,我院赵玉晗老师指导的“瓜有青年说”学生团队(周彦诺、胡兆羽、李梦瑶、曲奂兴、刘张峻、刘璟瑶、杨书鉴、于海容)《从“土特产”到“金招牌”:果蔬类农产品品牌化模型及提升路径探析》项目脱颖而出,荣获特等奖,创下我校在该赛事中历史最佳成绩。


决赛现场,团队凭借扎实的调研数据、严密的分析逻辑、精彩的现场演绎赢得评审高度赞誉,成果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推广价值,成为赛场上一颗璀璨夺目的“金点子”。


自2022年10月以来,“瓜有青年说”团队足迹遍布田野,汗水浸润冬夏。项目聚焦“三农”领域命题—果蔬类农产品品牌化建设,将专业思维深度融入国家战略,三年间,团队成员不断深入企业调研,累计走访省内企业35家,将视野扩展至全国120余家农业相关企业。通过构建科学的品牌化模型和严谨的实证调研,致力于探索从“土特产”到“金招牌”的升级之路。



荣誉的背后,是长达三年的坚守与磨砺。2024年11月,学校正式启动本届“挑战杯”竞赛,团队便踏上了一条精益求精之路。2024年12月,团队在“3分钟路演+2分钟答辩”学院选拔赛中崭露头角,经过“院级初筛→校级复赛”的层层考验,2025年4月,团队成功获得省级推报资格。此后两个月,团队在赵玉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对项目进行了不舍昼夜的精细打磨。“那些为了一个数据、一个模型、一句答辩词而激烈讨论的场景,那些无数次反复背诵的路演稿,无数次亮灯到深夜的6303…….”。正是这点滴的汗水、碰撞的智慧、坚韧的毅力与强大的团队精神,最终浇灌出今日沉甸甸的硕果。

近年来,学院始终致力于搭建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平台,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团委的科学指导下,通过实施精准导师指导、鼓励学科交叉融合、组织高强度模拟实战等举措,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实践热情。本次历史性突破,正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,将教育科研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的生动写照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耕双创项目培育,优化赛事实践平台,通过精准化指导与系统性打磨提升项目竞争力,为师生攀登更高赛事层级提供全过程支撑,为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!

赵玉晗,心理学博士,副教授,1990年9月生人,山东潍坊市人,现担任教师教育学院(特教幼教师范学院)特殊教育系副主任、孔子学院兼职教师、山东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专家、山东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、潍坊市婚姻辅导平台专家顾问、潍坊市人民政协理论与时间研究会理事;研究方向为心理危机干预。
近三年来,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,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1项,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、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、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等3项课题,参与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;获得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、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、潍坊学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,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,获得2024年潍城区优秀教师,连续三年获评潍坊学院优秀教师,拟推荐为潍坊学院“党员先锋”。

(文:王翔宇 编审:王翔宇 终审:马继武)